11日至13日,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正定)举办,其中中信戴卡分为5大系列,创新十足体现中国制造。
模式创新,戴卡不断成长
中信戴卡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产品差异化”、“开拓OEM市场”、“集团化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规模跨越发展”、“多元化、国际化”五个发展阶段。
“产品差异化”阶段是思想创新,中信戴卡生产出中国大陆第一只铝合金车轮,填补了国内铝车轮行业的空白,正式这种超前、敏锐思维,才使得戴卡在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抢占了先机。
“开拓OEM市场”阶段是营销创新,中信戴卡从零售市场转向整车配套(OEM)市场,从国内OEM到国外OEM,国内最早进入世界主要汽车厂的全球采购体系,并与世界主要汽车厂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团化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是管理创新,中信戴卡打造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营的商业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全面整合了中国的铝车轮行业,引领行业良性发展,大幅减少了重复投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史上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产业规模跨越发展”阶段是战略创新,在金融危机重创全球实体经济之时,中信戴卡定位长远,逆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制造企业,牢牢树立起行业龙头地位。
“多元化、国际化”阶段是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中信戴卡以并购德国KSM铸造集团为标志,走向了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新阶段。
系列二: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同步研发
“5年后公路上跑的汽车车轮现在就设计好了!”从一名产品设计工程师成长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志华负责企业的研发工作。
2004年,中信戴卡为北美一家公司做产品同步开发。这是中信戴卡第一个同步开发项目。中信戴卡研发团队一路攻关,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建立车轮模拟仿真试验系统。
车轮从创意到3D设计、工程仿真、模具设计、样件制作再到检测试验,过程复杂,而且是批量开发,必须发挥团队的联合优势。中信戴卡研发团队实行了“矩阵式管理模式”,目前中信戴卡已具备了全链条开发能力,分布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秦皇岛总部的研发中心和上海、长春的研发分院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研发,为客户提供绿色轻量化铝车轮和铝制零部件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
系列三:“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再升级
在河北秦皇岛开发区的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线生产车间内,99台智能化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生产作业,熔炼、铸造、涂装、包装一气呵成……
“之前要去车间实地查看生产的信息报表,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划一划屏幕,设备工作情况都可以分析出来,工艺信息、报警信息、生产产量和成品率等一目了然,省时省力。”铝车轮一号线员工李帅说。
系列四:走出国门,让美国制造印上中国符号
美国时间2016年2月1日,中信戴卡北美车轮工厂机加和涂装工序全线贯通,首只车轮成品成功下线。生产全程由美国工厂人员操作,中信戴卡本部支持团队配合。
中信戴卡北美车轮工厂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将形成年产300万只铝车轮的生产能力,是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美国最大投资项目,也是中信戴卡走出国门独立兴建的第一座轮毂工厂。DNA的正式投产,使美国制造深深印上了中国符号。
系列五:“中国制造”亮相国际赛场
去年3月25日,2018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站拉开帷幕,由中信戴卡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车轮搭载于F1老牌劲旅威廉姆斯车队的新车FW41上,首次投入正式比赛,“中国制造”亮相国际赛场。
威廉姆斯车队对赛车零配件有严格标准,其中车轮就有上百项。中信戴卡通过大量工艺验证和精准的加工检测,确保了“轻”“强”“精”的产品要求;并且在空气动力学、热平衡管理、局部强化等特殊环节,工程师经过反复设计与研发,确保赛车车轮在极限环境下保持良好性能,最终得到F1赛事威廉姆斯车队的认可,也标志这中信戴卡的轮毂制造能力已居于全球顶尖水平。
面向未来,中信戴卡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抢抓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借助这次数字经济博览会的优秀平台,做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统筹好“凝聚”“担当”“ 合规” “创新”“ 诚信”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求变,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坚持做强铝车轮主业,做大非车轮业务,努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综合零部件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