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以西,南至岗头村以北,西至黄家庄以东,北至中同村以南。遗址总面积1600万平方米。 为商、周、汉时期古遗址,又名野台、义台坞。
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 总高度9.206米。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 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
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有新石器、商周、战汉三种文化层次。1994年修复龙师殿、寝宫时在其基址之下,有三个庙殿基础遗存,经考证,分别为汉代、唐代、明代。
50年代初期伏羲台周围还存有人工夯土城墙高4米,上宽3米,下宽8米,城墙长1,200米。城墙南边有影背高4米,上厚1.5米,下厚4米,长15米。至今伏羲台北侧还留有夯土层遗迹。
伏羲台台基周围及周边地带1米多浅表地层到处都有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沙灰陶、粗细绳纹、云纹、回纹等纹式瓦当等建筑构件和早期陶制生活器具残片,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生活器具残片。
1985年文物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征集到在伏羲台葫芦头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1件及商周战国时期的陶器6件,在中同村村南300米处出土的两件青铜器一鼎一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