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报:数字产业以较少能耗支撑较大产业规模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间:2023-12-04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赋能绿色化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和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进程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数字产业以较少能耗支撑了较大的产业规模,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成效明显。
《报告》显示,数字产业用4.5%的耗电量产出了7.6%的GDP,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6%。据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产业耗电量约为3700亿kWh,占全社会耗电量(86372亿kWh)的4.5%。数字产业以较少的耗电量带来较大的直接产出,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发展。
其中,数据中心、5G是能耗相对较高的细分领域。据测算,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766亿kWh,占全社会耗电量的0.9%。数据中心与2019年相比能效进一步提升,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为1.49,平均水利用效率(WUE)为1.47。通信行业能耗中基站占比过半,有数据显示,2022年,基站耗电量占通信业耗电量的一半以上。据测算,我国通信基站能效为4.5GB/kWh,同比提升12.5%。从单站能源消耗量看,5G基站的能耗比4G基站高,但5G基站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率和传输量。
此外,大型数字科技企业积极响应碳中和号召,率先推动双化协同发展。企业财报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快手、网易等10家大型数字科技企业每千瓦时电力消耗所带来的产值为170元,同比增长20%。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成效明显。《报告》指出,数字技术在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传统行业的节能降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于2017年,2021年数字技术赋能电力、工业、交通、建筑行业减排总量分别增加了12.3%、5.4%、18.3%和3.9%。至2030年,数字技术赋能全社会总体减排量将达12%至22%。
数字技术赋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成效明显。数字技术助力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数字技术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助力电网服务业务节能减碳。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不断凸显。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场景包括能耗监测、能源调度、污染源管理与环境监测。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与效果较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化工行业。
数字技术促进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数字技术赋能交通运输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特别是智慧充电桩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数字技术助力交通领域多式联运发展,新型控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有力地促进交通工具的智能化和低碳化。交通大数据调节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的同时降低了碳排放。
数字技术服务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数字技术应用于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智能推选低能耗建材和技术,实现精细化设计和精确建造。通过智能控制、数据采集、统计计量等技术手段,可优化分配建筑内部供暖、制冷、照明等系统的能源资源,实现建筑经济绿色运行。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持续渗透,数字产业能耗将以较快速度增长,特别是大模型的发展可能对数字产业能耗带来一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我国累计已有超过130个AI大模型问世。《报告》指出,我国当前出现的数量众多的AI大模型,存在重复训练的情况。当然,各类AI大模型也在不断地进行工程化调优,以降低能源消耗。因此,随着AI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有必要进一步关注其能源消耗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