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搜索

“含新量”更足,河北省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来源:河北日报 时间:2023-12-25

e371e9f9-7863-4211-a227-b5b89f937102.jpg

日前,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上进行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华药产”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填补我国狂犬病毒单抗的空白,今年已在全国近30个省市进行销售;“唐山造”新能源轻轨列车,在阿根廷开跑,是首次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中国新能源列车……

当前,河北正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无论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中国药”,还是科技感拉满的“中国车”,都释放着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从省统计局的一组数据看经济发展“含新量”。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增长1.7倍,光电子器件制造增长53.8%,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增长12.5%。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副处长赵剑波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

每天,在长城汽车徐水分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顺利下线。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部长王笑组介绍,近年来,长城汽车深入布局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持续创新驱动市场份额增长。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7%。今年11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142.93%。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河北以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为牵引,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倍增计划,着力营造有利于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0894家,同比增长超过115%。

京津冀联合打造6个重点创新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两个产业链。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有效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现象,今年1至9月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

创新主体加速跑,新兴产业聚成群。

在石家庄市,鹿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于10月27日揭牌,鼎瓷电子、军特电子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陆续入驻中心,一条从基础材料、陶瓷加工、系统级封装到组件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劲头足,石家庄已聚集了16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以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制造、高性能电子陶瓷封测为主的半导体产业和以专网通信、卫星导航、应急通信为主的网络通信产业。今年10月,石家庄市鹿泉区专网通信系统设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唐山高新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唐山开元集团是包括焊接与切割设备、焊接机器人系统、焊接材料在内的中国最大焊接与切割设备产业集团,湖南超能、深圳优必选等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纷纷落地。今年以来,全区机器人产业新增企业48家。

以唐山高新区为核心,唐山构建起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

今年4月,我省出台《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点布局建设“986”产业集群,即9个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8个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瞄准空天信息、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河北积极孵化培育未来产业,赢得发展主动权。

今年1月,芯联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如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窄线宽激光器订单不断,已用于高空卫星的测风、测距、测速等场景。

逐梦浩瀚星空。在雄安新区,我省积极推动中国星网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组建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瞄准5G拓展应用和6G研发应用,打造全新的“空天信息+”产业业态。

拥抱氢能蓝海。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在氢能领域不断发力,截至11月底,培育引进氢能产业链企业35家,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527辆。

向产业要未来,向未来要产业。河北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更加突出提升质量效益和内涵品质,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经济发展“含新量”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