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搜索

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间:2023-03-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五年来,以5G、光纤宽带、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如今,“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信息通信业将全面增强“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坚定不移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更高质量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写下更精彩的注脚!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关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 2023年: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宽带。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 2022年: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 2021年:

  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


◎ 2020年: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 2019年: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2018年:

  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发展。改善信息等基础设施。


1.jpg


5G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

◎ 5G基站数超过234万个


2.jpg


光纤

◎ 光纤网络全球领先“市市通千兆”“村村通宽带”


3.jpg


算力网络

◎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4.jpg


数据中心

◎ 机架总规模超650万标准机架

◎ 服务器规模超过2000万台


5.jpg


移动物联网

◎ 率先实现“物超人”,连接数达18.45亿


全球领先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5G网络从无到有,规模位列全球第一;


千兆光网实现“市市覆盖”,全球领先;


“东数西算”全面启动,算力总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物联网连接率先实现“物超人”……


过去的五年里,信息通信业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5G、千兆光网以及移动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取得非凡成就。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的统筹推进、体系化建设和规模化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通了信息“大动脉”。


在5G网络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基站数超过234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所有县城城区。5G网络供给能力随着应用、设施的不断完善而大幅提升,对构建涵盖系统、芯片、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发挥了重大引领作用。


在千兆光网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在全球实现领先。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逐步构建了“算、存、运”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已经超过65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超过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在移动物联网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5亿户,占全球总连接数的70%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率先实现“物超人”的国家。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融合发展

“数实融合”走向深入


从2018年的31.3万亿元到如今的近50万亿元,过去五年里,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均保持在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规模较“十三五”初期扩大了一倍多,高于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在GDP占比达到39.8%。


这个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打通了信息“大动脉”的数字基础设施正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步向前,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纷纷涌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断深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了一批5G全连接工厂,建设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发展了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特别是在煤炭、矿山、港口、电力、智慧工厂等重点行业的解决方案,已由初期的典型试点示范向可复制可推广的规模化应用拓展,应用案例由2021年的1万个快速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个,实现了从“样板间”到“商品房”、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其中有209个是示范标杆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这些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7.4%,碳排放减少了21.2%。智能化改造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应用成效显著提升。如今,我国5G﹢工业互联网由起步探索阶段迈向深耕细作阶段,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28000个项目竞相“绽放”,31个省(区、市)都出台了支持政策,具备行业和区域特色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不断涌现。


6.jpg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破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

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个


7.jpg

应用案例超20000个

2100﹢个智能工厂

28000个项目竞相“绽放”

筑牢屏障

网络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既对维护网络安全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对加强关键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动我国建立网络安全体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网络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逐步构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密集出台,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


基础通信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夯实,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共享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车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加速建立,5G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纵深推进。


创新推出“一证通查”“反诈名片”等反诈利器,开展“断卡”“打猫”等专项行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取得巨大成效。


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长率达15%,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近2200亿元。


信息通信业持续夯实基础设施根基,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筑牢的网络安全屏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根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8.jpg

新建60万个5G基站,5G基站总数超290万个


9.jpg

“十四五”期间建超1万家5G工厂


0.jpg

“追光行动”﹢“宽带边疆”=宽带网络更优质、更均衡


目标5%

信息通信业付出100%的努力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增长基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站上新的更高起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的关键一程。信息通信业将进一步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增加底气。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工信部在对今年工作的部署中强调,将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网络共建共享,大力推进5G技术应用、产品应用成果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5G基站总数累计将超过290万个。在城市地区,重点实现更好覆盖;在农村地区,在“县县通5G”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实现更广覆盖;在工业园区,实现5G网络更深覆盖。


特别是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制造业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向生产的各个环节拓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5G﹢”行动计划,除了扩大国民经济大类中的应用规模,在制造业上下更大功夫,在“十四五”期间建1万家以上5G工厂。


工信部还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加强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宽带边疆”、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实现中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信息通信网络的协调均衡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工信部将大力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


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方面,工信部将按照“网络先行、应用牵引、市场主导、政策推动”的工作思路,继续巩固网络能力领先优势,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继续开展移动物联网应用场景拓展,深入各行业各领域,使物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支持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助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代表委员热议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

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正处于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期,产业数字化需要更高速、更可靠、更精准的先进网络技术支撑。面向产业数字化,要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中心内网IPv6升级改造,推进数据中心内部通用计算、高性能计算和存储网络协同改造。通过“正向建﹢反向查”的安全理念构建IPv6可信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更高安全强度、更低成本、更便捷的下一代互联网。同时,由运营商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区域外网,提升面向行业的多元服务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

深化5G站址资源共建共享


建议全面落实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新建项目和修编控制性规划时落实地块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将通信站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管控,提升站址稳定性,确保网络覆盖质量;加强跨行业衔接协同。市政交通、电力等行业共同做好跨行业共建共享规划,推动与基站建设规划的衔接协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升建设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节约社会资源;盘活存量通信站址资源,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发挥通信站址“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优势,深化资源跨界共享,特别是盘活存量站址资源价值,助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

立体化体系化建设国家算力网络


建议首先出台“东数西算”相关政策,引导东部和西部地区侧重发展,减少数据中心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有计划、制度化地推动国家部委数据中心向国家枢纽节点聚集,以保障我国重要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同时引导关联产业和企业落地相应枢纽。为高效推进东西部算力协同发展,实现东西部算力供给平衡,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引导性政策,鼓励东西部枢纽节点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开展国家算力网络建设、算力并网以及调度运营等事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总经理杨剑宇:

算网创新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建议将新型算力网络上升为国家战略。算力网络是我国原创提出的技术概念,主要是依托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通过“算网大脑”对全社会算力资源统一调度编排,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可以“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在数字化时代,要推动算力像电力一样,通过通信网络,向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提供即取即用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议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算力网络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技术路径和标准体系;打造算力交易平台,完善交易配套机制;对算力网络重大原创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实现国际领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

打造高品质“全光运力”


建议完善千兆光网相关标准,推进千兆光网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城乡深度覆盖,在“百城千兆”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千城千兆”,促进中小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双千兆”网络协调均衡发展。同时在千兆时代,商业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是关注热点,在FTTR(光纤到房间)方面加快相关布线标准制定,推进智慧家庭产业发展。此外,全面建设全光运力网络,加快城市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络的建设规划,打通用户和算力资源之间端到端的网络通路,提升高品质网络供给能力,支撑“东数西算”工程实施。对全光运力网络建设领先的城市,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贵州省铜仁供电局周敬余:

用5G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新电网


建议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推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5G具备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技术优势,以5G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是大势所趋、电力所需。建议将5G技术覆盖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解决电力生产配网差动保护和配网智能分布式保护的无线对等通信技术应用难题,更好满足电网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绿色低碳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