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搜索

推动5G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间:2024-01-25

“数实融合全面深化,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1月1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应用进入深水区,5G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展望2024年,5G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要看清5G的未来,必须回顾来时的路。过去几年5G蓬勃发展,我们做对了什么?当前,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网络底座进一步夯实,网络应用不断丰富。这得益于5G在技术标准、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得益于融合应用(特别是在行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得益于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得益于5G新业务、新消费对经济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2024年,5G发展仍需政产学研用各方加强合作,在深化网络覆盖、加快应用拓展、提升创新和安全能力等方面全向发力。

央地同发力

5G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综合来看,今年5G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持续向好,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工信部将研究出台5G应用发展接续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5G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高质量发展。

我们注意到,工信部等部委正在研究出台未来三年5G应用发展政策,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建设评估,并且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等政策,从技术、应用、机制等方面有力引导5G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于5G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时下,地方两会正在密集召开,我们看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5G是一个热门词汇。5G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互联网3.0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获得了肯定,围绕技术发展、网络覆盖、应用深化、安全提升等方面的5G政策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发布。

5G深度覆盖

和专网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年,5G网络将向深度覆盖挺进。目前,我国5G网络规模和质量已是世界领先,但为了更广泛、深入、安全地挖掘5G潜能,网络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加快,重点在推动偏远地区补盲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5G行业专网发展等。

2023年年末,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自2019年5G发牌以来,全行业都在强调加快网络建设,但2024年呈现全新特点——专业化、场景化的网络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以城市覆盖为例,当前迫切需要用5G-A等新技术来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和范围,比如,随着智能新能源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地下停车场等区域的5G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建设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服务可视的5G专网,加速精简网络5G RedCap和跨域网络5G LAN能力落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插即用”的5G快线、“一跳入云”的5G直连等轻量化服务,以及满足超低时延、超低抖动、超高可靠网络等智能制造需求的网络覆盖将成为今年新的亮点。

赋能传统产业 催生新业态

5G应用拓展加快

2024年,在推进数字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的要求下,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聚焦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树立更多示范标杆,加强推广应用,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将是今年发展的主线。以制造业为例,当前,我国5G已经由生产现场监测、厂区智能物流等辅助环节,深入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等核心控制环节,赋能作用持续显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万个,而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也已经达到62个,5G-A汽车柔性生产线等前沿项目实现落地。在“灯塔”的指引下,在“标杆”的示范下,今年我国5G的规模化应用有望实现强势发展。

事实上,5G与其他技术融合一方面赋能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通话、虚拟数字人等新应用创新活跃,基于5G网络的沉浸式交互式数字内容不断丰富,5G打造了在线旅游、智慧演出、数字博物馆等应用。2024年,5G应用带动经济总产出的作用将越发显现。

强化底线思维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水平安全

新的一年,5G技术创新和安全能力将跃上新台阶。当前,移动通信行业大规模5G建网的红利或将不再,要想行业继续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来挖潜。政府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等各方已经达成共识,即在新的一年必须加强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动5G-A、5G轻量化等技术演进和产品研发,加快6G技术研究,开展技术试验,强化技术储备。目前,相关产业方都在加紧对产品技术体系进行优化,以及对科创体系进行全新布局。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5G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容量和低延迟等特点,5G应用赋能转型升级作用强大,但其也面临恶意攻击、数据泄露等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在应用日益深入的未来,我们或将面对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安全问题,这对行业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携手产业各方方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